图书介绍

双流县志 1911-1985【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双流县志 1911-1985
  • 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648488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804页
  • 文件大小:335MB
  • 文件页数:869页
  • 主题词:双流县-1911-1985-年鉴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双流县志 1911-198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5

一、双流县大事记5

二、华阳县大事记33

三、专题记述48

第一篇 政区61

第一章 建置61

第一节 历史沿革61

第二节 县名63

第三节 治所63

第二章 位置境域63

第一节 位置63

第二节 境域64

第三章 区划64

第一节 区划演变64

第二节 镇69

一、城关镇69

二、华阳镇70

三、彭镇71

四、太平场镇71

五、籍田镇72

六、中和镇72

七、文星镇72

第三节 乡72

第二篇 自然地理76

第一章 地质76

第一节 地层76

一、第四系(Q)76

二、白垩系(K)77

三、侏罗系(J)77

第二节 地质构造79

一、褶皱构造79

二、断裂构造79

第三节 矿产资源80

第二章 地貌81

第一节 概况81

第二节 地貌分区82

一、冲一洪积平原区82

二、侵蚀堆积缓丘台地区82

三、构造剥蚀丘陵区82

四、构造剥蚀脊状低山区83

第三节 山脉84

一、龙泉山84

二、牧马山85

第三章 气候85

第一节 四季特征85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86

一、气温86

二、日照86

三、降水86

四、气压87

五、风霜雪87

第四章 水系88

第一节 河流88

一、金马河88

二、府河88

三、杨柳河88

四、江安河89

五、清水河89

六、白河89

七、鹿溪河89

第二节 水资源90

一、地表径流90

二、地下水资源90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90

第一节 野生动物90

一、兽类90

二、鸟类91

三、昆虫类91

四、鱼类91

第二节 野生植物92

一、药用植物92

二、杂草92

第六章 自然灾害92

第一节 干旱92

第二节 洪水93

第三节 冰雹97

第四节 低温绵雨99

一、低温99

二、绵雨99

第五节 地震100

第三篇 人口103

第一章 人口规模103

第一节 人口数量103

一、清代及民国时期人口103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口105

第二节 人口密度108

第三节 城乡分布110

第二章 人口构成111

第一节 性别111

第二节 年龄113

第三节 职业115

一、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115

二、行业职业117

第四节 民族构成118

第五节 文化程度118

第三章 婚姻家庭120

第一节 婚姻120

第二节 家庭122

第四章 人口普查12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户口清查12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三次人口普查124

第五章 计划生育125

第一节 机构125

第二节 工作126

一、开始提倡计划生育阶段(1956~1970)126

二、控制多胎生育,提倡“晚稀少”阶段(1971~1978)126

三、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阶段(1979~1985)126

第三节 成效127

第四篇 经济综述128

第一章 经济发展12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经济概貌12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状况129

一、发展速度与水平129

二、经济效益133

第二章 经济结构13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35

第二节 产业结构135

一、社会生产结构135

二、工农业生产结构136

三、第三产业结构136

第三节 国民生产总值结构137

第三章 乡镇企业137

第一节 发展概况137

第二节 企业结构138

一、组织形式与职工人数138

二、行业分布139

三、地区分布139

四、产值结构139

第三节 经营特点139

一、负债经营139

二、投资少,效益高140

三、责权利结合141

第四章 国民收入142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增长与结构142

一、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142

二、国民收入的行业结构142

三、国民收入占社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142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43

一、概况143

二、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143

第五章 人民生活144

第一节 收入水平144

一、城镇居民收入144

二、农民收入145

第二节 消费146

一、消费水平146

二、消费结构146

第六章 经济管理147

第一节 计划管理147

一、生产计划管理147

二、商品流通计划管理148

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148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148

第三节 物价管理149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150

一、市场管理150

二、工商企业登记管理151

三、商标管理151

四、经济合同管理153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153

一、计量管理153

二、计量改革153

三、标准化工作154

第六节 统计监督154

第五篇 农业155

第一章 所有制经营体制15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55

一、各阶层土地占有155

二、租佃关系155

三、雇工156

四、高利贷156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156

一、土地改革156

二、互助组157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157

一、农业生产合作社157

二、人民公社158

三、农业生产责任制159

四、自留地160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160

第五节 经营管理161

一、管理机构161

二、四大管理161

三、收益分配162

第二章 农业生产162

第一节 生产条件162

一、耕地162

二、土壤162

三、水利163

四、肥料163

第二节 耕作制度163

第三节 作物结构164

一、粮食作物164

二、经济作物167

三、其他作物169

第四节 农业机具171

第五节 农业技术172

一、推广良种172

二、繁殖制种173

三、植物保护174

四、栽培技术177

第六节 农业机构178

一、农业事业机构178

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178

第三章 林业生产180

第一节 林业资源180

一、林地180

二、林种180

三、林木蓄积量180

第二节 营林生产181

一、采种181

二、育苗181

三、植树181

第三节 林业技术182

一、引种182

二、育苗182

三、病虫防治182

第四节 林业机构183

第四章 畜牧生产183

第一节 养殖种类183

一、家畜183

二、家禽184

三、其他养殖185

第二节 饲料187

一、精饲料187

二、青饲料187

三、粗饲料187

四、配合饲料187

第三节 疫病187

一、畜禽疫病187

二、疫病防治189

第四节 畜种杂交改良190

一、毛猪经济杂交190

二、耕牛经济杂交191

三、成都麻羊的杂交改良191

第五章 渔业生产191

第一节 资源191

一、水面191

二、鱼类191

三、饵料192

第二节 养殖192

一、鱼苗生产192

二、成鱼养殖193

三、鱼病防治193

第三节 江河渔业193

第四节 渔政管理194

第六篇 水利195

第一章 灌溉设施195

第一节 引水工程195

一、平坝区渠堰195

二、东风渠198

三、牧马山干支渠200

第二节 蓄水工程201

一、塘堰冬水田201

二、水库202

第三节 提水工程205

一、传统提灌205

二、机械提灌205

三、电力提灌205

第四节 机电井及喷灌207

一、机电井207

二、喷灌207

第二章 防洪治河208

第一节 修筑堤防208

一、金马河堤防208

二、府河堤防210

三、江安河防洪工程210

第二节 改造河道210

一、改造杨柳河210

二、改造白河211

第三章 农田建设212

第一节 水土保持212

第二节 改田改土212

第四章 管理213

第一节 都江堰渠系管理213

一、坝区河渠养护管理213

二、东风渠与牧马山干支渠(新灌区)管理214

第二节 塘库堰管理215

第三节 提灌站管理216

第七篇 工业217

第一章 工业发展217

第一节 发展概况217

第二节 经济效益218

一、投资效益218

二、劳动生产率219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220

第一节 国营工业220

第二节 城镇集体工业221

一、二轻工业221

二、街道工业222

三、部门工业222

第三节 乡镇集体工业223

第四节 个体工业224

第三章 工业门类226

第一节 食品工业226

第二节 冶金工业228

第三节 机械工业229

第四节 建材工业230

第五节 化学工业231

第六节 纺织缝纫232

一、纺织232

二、缝纫233

第七节 羽绒皮革233

一、羽绒233

二、皮革234

第八节 造纸印刷234

一、造纸234

二、印刷235

第九节 木器编织235

第十节 电力电仪236

一、电力236

二、电仪236

第十一节 其他轻工业236

第四章 厂房设备与职工队伍237

第一节 厂房设备237

一、厂房237

二、设备238

第二节 职工队伍239

一、职工人数239

二、职工构成239

三、职工文化状况239

四、职工年龄结构240

第五章 经营管理240

第一节 管理机构240

第二节 企业管理240

一、改革工业管理机构240

二、扩大企业自主权241

三、推行和完善工业经济责任制241

四、加速横向联合241

五、改革企业领导体制241

六、干部培训241

第六章 驻县工业企业241

第一节 中央属工业242

一、中国民用航空一○三厂242

二、七四四八工厂242

三、七○一八工厂242

四、成都铁路局白家装卸机械厂242

第二节 市属工业242

一、四川齿轮厂242

二、成都川双织布厂243

三、成都川双化纤纺织厂243

第三节 其他州县工业243

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氮肥厂243

二、仁寿县磷肥厂243

第八篇 商业244

第一章 所有制245

第一节 私营商业245

第二节 集体商业246

一、供销合作社246

二、合作商店(组)246

三、代购代销店247

四、乡镇商业248

五、部门办商业248

第三节 国营商业248

第二章 市场250

第一节 集市250

一、赶场250

二、物资交易会253

三、集体贸易254

第二节 市场管理255

一、管理机构255

二、查处违法案件256

第三章 商品购销257

第一节 粮油257

一、粮食257

二、油脂260

三、议购议销261

四、粮油票证262

五、粮油转化263

第二节 土特产品263

第三节 生活资料266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269

一、农具270

二、耕牛270

三、化肥271

四、农药药械271

五、种子272

六、农用木材272

第五节 工业生产资料272

第四章 对外贸易273

第一节 土产类273

第二节 畜产类273

第三节 外汇276

第五章 饮食服务276

第一节 行业276

第二节 名小吃277

第六章 商品储运与财务管理277

第一节 商品储运277

一、粮油仓储277

二、其他商品仓储278

第二节 财务管理278

一、国营商业278

二、集体商业279

第九篇 交通281

第一章 公路281

第一节 公路建设281

一、国道282

二、省道282

三、县道282

四、乡道284

五、专用道286

六、机耕道286

第二节 桥涵287

第三节 公路养护294

第四节 公路植树295

第五节 筑路经费与劳动力295

第二章 运输297

第一节 公路运输297

一、汽车运输297

二、拖拉机运输302

三、简易柴油机动车运输302

四、橡轮人力车运输303

五、人力板车、架车运输304

六、畜力车和人畜力板架车运输304

七、代步工具305

第二节 水上运输306

一、水运工具306

二、航道航运306

三、渡运308

第三节 铁路运输308

第四节 民用航空309

第五节 管道运输310

第六节 民间传统运输310

第七节 公路交通运输企业311

一、县属企业311

二、乡(镇)运输社(组)312

三、省(市)汽车运输站(业务组)312

第三章 管理314

第一节 交通管理314

第二节 路政管理315

第三节 水运管理316

第十篇 邮电318

第一章 机构318

第一节 站铺318

第二节 民信局319

第三节 邮局319

第四节 电话管理所321

第五节 邮电局322

第二章 邮政324

第一节 业务324

一、函件324

二、包件325

三、汇兑325

四、报刊发行325

五、机要通信326

第二节 邮路326

第三节 投递330

一、城市投递330

二、乡村投递330

第四节 邮政资费332

第五节 邮政设备333

第三章 电信333

第一节 电话333

一、农村电话333

二、长途电话335

三、市内电话336

四、会议电话336

第二节 电报337

第三节 电信资费338

一、长途电话资费338

二、市内电话资费338

三、农村电话资费338

四、会议电话资费339

五、电报资费339

第四章 企业管理340

第一节 经营管理340

第二节 财务管理341

第三节 业务管理341

一、邮政业务管理341

二、电信业务管理342

第十一篇 能源344

第一章 电力344

第一节 电力设施344

一、发电344

二、输变电345

第二节 电力供求348

一、省市工业用电349

二、县办工业用电349

三、电力提灌用电349

四、乡镇企业用电349

五、农副加工用电349

六、生活及照明用电349

第三节 电力管理350

第二章 煤炭石油天然气351

第一节 煤炭351

第二节 石油352

一、煤油352

二、汽油352

三、柴油352

第三节 天然气353

第四节 节煤节油353

一、节煤353

二、节油354

第三章 沼气柴草354

第一节 沼气354

第二节 柴草355

第十二篇 城建环保356

第一章 县城建设356

第一节 城池356

第二节 街道356

第三节 街房358

第四节 公用事业建设359

一、照明359

二、供水359

三、排水359

四、城市绿化360

五、公园广场360

六、环境卫生360

第二章 集镇建设361

第一节 华阳镇361

第二节 其他集镇362

一、彭镇362

二、中和镇362

三、文星镇363

四、籍田镇363

五、太平场镇364

六、黄龙溪364

第三章 农村建设365

第一节 农房365

第二节 饮用水365

第三节 照明365

第四节 交通366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366

第一节 房产管理366

一、公房管理366

二、私房改造366

第二节 建房管理367

一、宅基地管理367

二、设计管理367

三、建筑队伍367

第五章 环境保护368

第一节 工业污染源现状368

第二节 污染治理369

第三节 环保机构370

第十三篇 财政税务371

第一章 财政371

第一节 体制371

第二节 预算管理372

第三节 收支373

一、收入373

二、支出378

第四节 财政监督382

第五节 审计监督383

第二章 税务384

第一节 税收制度384

一、民国时期税捐384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税制384

第二节 税种385

一、农业税385

二、工商各税387

三、所得税392

第三节 税收工作393

一、征收管理393

二、培植税源396

第十四篇 金融397

第一章 货币397

第一节 金属币397

一、制钱397

二、铜元397

三、银元397

四、镍币397

五、人民币金属币398

第二节 纸币398

一、法币398

二、关金券398

三、金圆券398

四、银圆券399

五、人民币399

第二章 金融机构399

第一节 银行400

一、双流县银行400

二、华阳县银行400

三、四川省银行双流办事处400

四、中国人民银行双流县支行400

五、中国工商银行双流县支行401

六、中国农业银行双流县支行401

七、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双流县支行401

第二节 保险公司401

第三节 合作金库401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402

一、无限责任信用合作社402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402

第五节 民间金融403

一、民国时期民间金融403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民间金融403

第三章 存款与储蓄403

第一节 对公存款404

第二节 储蓄存款404

一、国民储蓄404

二、人民储蓄405

第三节 利率409

第四章 贷款411

第一节 民国时期金融业贷款41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业贷款411

一、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411

二、农业贷款414

三、乡镇企业贷款415

四、固定资产贷款416

五、其他贷款416

第三节 银行统管流动资金419

第五章 代理及其他业务420

第一节 金库420

第二节 债券421

一、国民公债421

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421

三、国家经济建设公债422

四、地方经济建设公债422

五、国库券422

第三节 期票423

第四节 其他代理业务423

一、农业拨款与监督423

二、社队财会辅导424

三、信息咨询424

第六章 会计与结算424

第一节 民国时期银行会计424

第二节 人民银行会计425

一、核算任务425

二、科目设置425

三、账户管理425

四、三级联行核算425

第三节 结算426

一、银行结算426

二、农副产品采购结算426

第七章 现金出纳427

第一节 统一货币427

第二节 现金出纳427

第三节 金银管理及钞券反假428

一、金银管理428

二、反假反破坏人民币429

第八章 货币流通与管理429

第一节 货币流通429

一、流通概况429

二、流通调查431

三、现金计划431

第二节 现金管理431

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432

第四节 奖金监督支付432

第九章 建行业务433

第一节 基建存款433

一、一般性存款433

二、财政性存款433

第二节 基建拨款434

一、基建支出预算管理434

二、基建资金管理434

第十章 保险436

第一节 保险种类436

一、企业财产保险436

二、家庭财产保险437

三、机动车辆保险437

四、人身保险437

五、农业保险437

第二节 理赔438

第三节 防灾防损439

第十五篇 政党群团44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40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中共地下组织440

一、组织机构440

二、主要革命活动44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共组织442

一、党员代表大会442

二、县委会443

三、基层党组织447

第三节 县委机关工作447

一、县委会和常委会的主要工作447

二、党务工作448

第四节 纪律检查453

一、机构453

二、纪检工作45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454

第一节 组织454

第二节 活动455

第三章 民主党派456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456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456

第四章 其他政党456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456

第二节 民主社会党457

第五章 群众团体45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群众组织457

一、工会457

二、农会458

三、共产主义青年团458

四、妇女联合会459

五、工商业联合会459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法团460

第十六篇 议会人大462

第一章 议会462

第一节 议事会参事会462

第二节 临时参议会462

第三节 参议会463

第二章 人大463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6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65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471

一、审定重大事项471

二、监督检查工作471

三、依法任免干部472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472

第三章 选举47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选举473

一、县临时参议会的选举473

二、县参议会的选举473

三、乡(镇)民代表会的选举474

第二节 普选和人民代表的产生474

第十七篇 政府477

第一章 县政府机构47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机构477

一、双流县政府机构477

二、华阳县政府机构47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机构478

一、双流县人民政府机构478

二、华阳县人民政府机构479

第二章 历届执政与施政方式479

第一节 历届执政479

第二节 施政方式486

第三章 基层机构488

第一节 区办事机构及乡(镇)行政机构488

一、双流县488

二、华阳县489

三、籍田区489

第二节 村自治组织490

第十八篇 政协491

第一章 组织机构491

第一节 各县人士学习委员会491

一、双流县学委会491

二、华阳县学委会491

第二节 政协双流县委员会492

第三节 机构设置493

一、常务委员会493

二、委组室494

第二章 委员的产生和构成495

第一节 委员的产生495

一、学委会委员495

二、政协委员495

第二节 委员的构成496

第三章 政协工作497

第一节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497

一、大事协商监督497

二、提案及提案办理498

三、调查研究498

四、委员视察499

第二节 学习工作499

第三节 协助落实政策500

第四节 联系委员和各界人士501

第五节 促进祖国统一工作501

第六节 文史资料工作502

一、机构与征集502

二、编辑和内部发行502

三、社会效益503

第十九篇 民政人事504

第一章 民政504

第一节 优抚安置504

一、褒扬抚恤504

二、优待补助506

三、拥军支前509

四、接收安置510

第二节 赈灾救济512

一、赈灾512

二、救济515

第三节 社会福利519

一、慈善事业519

二、五保户供养521

三、福利生产521

四、收容遣送522

第四节 婚丧管理522

一、婚姻登记522

二、殡葬改革524

第二章 人事525

第一节 人员配置525

一、县政府人员配置525

二、区乡行政机构人员配置529

三、基层自治组织人员配置531

第二节 人事管理531

一、任免532

二、调配532

三、奖惩533

四、人才交流533

第二十篇 公安司法534

第一章 公安534

第一节 巩固人民政权534

一、平息反革命武装暴乱534

二、集训乡保人员535

三、管训自新人员535

四、镇压反革命535

五、取缔反动会道门536

第二节 整顿社会秩序536

一、社会治安536

二、禁烟肃毒537

三、禁赌537

四、取缔娼妓538

五、组建治保组织538

第三节 治安行政管理538

一、户政管理538

二、消防管理539

三、特种行业管理540

四、枪支弹药管理540

五、民用爆炸危险物品管理540

第四节 侦查预审540

一、侦查540

二、预审541

第五节 狱政541

第六节 武装警察541

第二章 检察542

第一节 机构设置542

第二节 刑事检察542

第三节 经济检察543

第四节 法纪检察543

第五节 控告申诉544

第六节 监所检察544

第三章 审判544

第一节 审判机构544

第二节 审判制度545

一、公开审判制度545

二、辩护制度545

三、陪审制度545

第三节 审判工作546

一、刑事审判546

二、民事审判546

三、经济审判547

四、申诉复查547

第四章 司法行政547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547

第二节 民间调解548

第三节 法律监督549

一、法律顾问549

二、公证549

第二十一篇 军事550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构550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550

一、团练550

二、兵役科军事科550

三、国民兵团550

第二节 武装部兵役局551

第二章 兵役制度551

第一节 募兵制551

第二节 征兵制551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552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552

第三章 地方武装55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553

一、保卫团553

二、保安队553

三、保卫队553

四、义勇壮丁队553

五、常备队预备队554

六、民众自卫总队55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武装554

一、县警卫营县中队554

二、民兵554

第四章 军事设施556

第一节 城墙556

第二节 碉堡556

第三节 哨所营房招待所557

第四节 飞机场557

第五章 防空557

第一节 防空机构557

第二节 防空业务558

第三节 防空工程559

第六章 军事纪要559

第一节 东路华阳同志军反清斗争559

第二节 南路双流同志军反清斗争560

第三节 驻县川军出师抗日561

第四节 空战空袭561

第五节 彭镇追击战562

第六节 双流县剿匪平叛562

第七节 华阳县剿匪平叛563

第二十二篇 教育564

第一章 书院义学私塾564

第一节 书院564

第二节 义学564

第三节 私塾565

第二章 普通教育565

第一节 学前教育565

一、教育部门(集体)办幼儿园565

二、其他部门办幼儿园566

第二节 小学教育567

一、教育部门(集体)办小学567

二、其他部门办小学569

三、小学附设学前班569

第三节 中学教育569

一、教育部门(集体)办中学569

二、其他部门办中学570

三、抗日战争时期迁入双流、华阳两县的中学571

四、中学附设复读班571

第四节 人才输送571

第三章 专业教育572

第一节 职业中学572

一、县办职业中学572

二、其他部门办技术学校573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573

一、华阳县立高级职业学校573

二、师范学校573

三、教师进修学校574

四、卫生学校574

第四章 成人教育5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574

第二节 民众教育575

第三节 农民教育575

一、扫除文盲575

二、文化技术学习576

第四节 职工教育576

一、文化补课577

二、系统进修577

第五节 非县属成人教育单位577

第五章 学校工作577

第一节 领导管理577

一、机构577

二、体制578

第二节 教学工作578

一、学制578

二、课程设置579

三、教法和教研580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581

一、内容581

二、途径581

第四节 体育卫生582

一、体育582

二、卫生583

第六章 教师583

第一节 数量素质583

第二节 任用管理584

一、任用584

二、管理585

第三节 培训进修585

一、文化学习585

二、业务培训585

第四节 地位待遇工作量586

一、地位586

二、待遇586

三、工作量587

第七章 经费设备589

第一节 经费589

一、来源589

二、支出589

第二节 设备590

一、校舍590

二、实验学习设备590

第三节 勤工俭学591

第二十三篇 科学技术592

第一章 机构团体队伍592

第一节 机构592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592

二、科学技术情报站592

三、农业科研机构592

第二节 团体593

一、科学技术协会593

二、学会593

三、协会594

第三节 科技队伍594

一、专业人才594

二、技术职称594

第二章 科学技术普及595

第一节 科普宣传595

一、科技刊物595

二、科技专栏595

三、资料专集595

四、科教电影596

五、科技展览596

六、科普讲座596

七、科技广播596

八、咨询服务596

第二节 技术培训596

第三章 科学技术应用研究597

第一节 推广应用597

一、氮肥磷肥钾肥菌肥597

二、农药597

三、栽培技术597

四、引进良种598

五、改良土壤成果应用598

六、区划成果应用599

七、良种辣椒“二荆条1号”“280—66号”599

八、农业机械599

九、继箱养蜂600

十、稻田养鱼600

十一、沼气600

第二节 科技成果600

一、选育胜利矮600

二、引进湿地松、火炬松600

三、生猪经济杂交601

四、土壤普查601

五、农业综合区划601

六、JH—A型含铬废水净化设备601

七、化腐生肌丹临床运用疗效观察602

八、稻绿蝽蟓的发生和防治研究602

第三节 获奖项目602

第二十四篇 文化604

第一章 文化设施604

第一节 群众文化设施604

一、民众教育馆604

二、文化馆604

三、文化站(室)604

第二节 剧场影院605

一、剧场605

二、影院605

第三节 民间娱乐场所606

一、露天戏台606

二、茶馆和文化茶园607

三、工人俱乐部607

第四节 青少年文化活动设施607

一、双流县少年之家607

二、华阳镇少年之家607

第五节 公园608

一、双江公园608

二、柳江公园608

三、灵溪公园608

四、中正公园608

五、河边公园608

六、棠湖公园608

第二章 群众文艺609

第一节 文学609

第二节 艺术609

一、戏剧609

二、曲艺610

三、音乐611

四、舞蹈612

五、书法绘画613

六、摄影614

七、工艺美术615

第三节 文艺团体615

一、职业剧团615

二、业余剧团617

第三章 图书618

第一节 出版618

第二节 发行618

一、民国时期的私营书店618

二、新华书店619

第三节 阅览场所620

一、公立图书馆620

二、私立图书馆622

三、租书店622

第四章 报刊广播电影电视622

第一节 报刊622

第二节 广播623

一、广播台站623

二、线路设备623

三、播出节目623

第三节 电影624

一、机构设置624

二、发行放映624

三、技术设备625

第四节 电视录像625

第二十五篇 体育626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6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626

第二节 体育协会626

第三节 公共体育设施627

第四节 学校与厂矿体育设施627

第二章 体育活动628

第一节 民间体育628

一、传统体育活动628

二、武术629

第二节 学校体育630

一、体育教学630

二、课外体育活动631

第三节 职工体育631

第四节 农村体育632

第五节 人才培训632

第三章 体育竞赛633

第二十六篇 卫生医药639

第一章 卫生防疫639

第一节 卫生639

一、环境卫生639

二、饮水卫生640

三、粪便处理640

四、食品卫生640

五、学生保健641

六、灾后防治641

第二节 防疫641

一、防疫机构641

二、预防接种641

三、传染病642

四、地方病644

五、血吸虫病644

第二章 妇幼保健644

第一节 妇女保健644

一、接生644

二、劳动保护645

三、妇女病查治645

四、节育指导645

第二节 儿童保健646

一、健康检查646

二、疾病防治646

三、婴幼儿保健指导646

第三节 保健机构647

一、县妇幼保健站647

二、县区医院妇产科647

三、各乡卫生院妇产科647

四、村妇幼保健室648

第三章 医疗648

第一节 医疗机构648

一、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648

二、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649

三、双流县中医医院649

四、工矿学校医疗单位649

五、区卫生院649

六、乡卫生院650

七、村医疗站650

第二节 人员培训651

一、中医培训651

二、西医培训652

第三节 治疗与护理652

一、中医652

二、西医653

三、护理655

第四章 医药655

第一节 中药655

一、资源655

二、加工炮制656

三、购销656

第二节 西药657

一、生产657

二、经营657

第五章 管理658

第一节 医政658

一、管理体制658

二、考核发证658

三、医疗事故处理658

四、中医政策659

第二节 药政659

一、麻醉药品管理659

二、药品市场管理660

第二十七篇 文物661

第一章 管理保护661

第一节 管理661

第二节 保护662

一、市级保护单位662

二、县级保护单位662

第三节 收藏663

一、省藏663

二、市藏663

三、县藏663

第二章 墓葬664

第一节 崖墓664

第二节 陵墓665

第三节 革命烈士陵园666

第三章 遗址667

第一节 瞿上城遗址667

第二节 晋广都城遗址667

第三节 籍县城故址667

第四节 东旸县城遗址668

第五节 广都盐井遗址668

第六节 蜀汉遗址668

第七节 张献忠大西国遗址668

第四章 石刻669

第一节 造像669

第二节 碑碣669

第五章 古建筑670

第一节 寺庙670

第二节 桥梁672

第三节 塔673

第四节 堂馆673

第二十八篇 社会风俗674

第一章 宗教674

第一节 佛教674

第二节 道教675

第三节 天主教675

第四节 基督教(新教)675

第二章 行帮676

第一节 行会676

第二节 哥老会678

第三节 青帮679

第三章 社会生活679

第一节 日常生活679

一、饮食679

二、服饰680

三、用具680

四、居住680

五、禁忌681

六、娱乐681

第二节 节日681

一、传统节日681

二、民国法定节日683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定节日684

第三节 迷信陋习685

一、迷信685

二、陋习687

第四节 礼仪688

一、出生688

二、婚娶689

三、丧葬690

第五节 社会新风691

一、婚事新办691

二、五好家庭692

三、“三优一学”692

四、创建文明单位和卫生单位693

五、学雷锋树新风693

六、学张海迪、王禹694

七、争当能手标兵694

八、帮户助耕694

九、勤劳致富694

第四章 歌谣谚语方言歇后语695

第一节 歌谣695

一、山歌695

二、民歌696

三、童谣698

第二节 谚语703

一、生产类703

二、事理类705

三、修养类708

四、时政类709

五、自然类709

六、生活类711

七、社交类711

八、其他712

第三节 方言713

一、语音713

二、常用方言715

第四节 歇后语718

人物720

一、传720

秦载赓(720) 颜楷(721) 张万选(722) 刘咸炘(723) 徐炯724

向迪璋(724) 黄敬临(725) 谢刚哲(726) 尹昌龄(727) 乔大壮727

刘咸荥(729) 丁地平(729) 徐茂森(730) 徐海东(730) 刘则先731

张骥(732) 蒲松年(733) 林思进(733) 周道刚(734) 傅狂波734

彭光烈(735) 文澄(736) 郭勋祺(737) 李澄波(738) 程春渠739

徐埏(740) 黄致祥(740) 田家英(741) 黄治水(742) 孙良臣743

青翰南(743) 吕康(744) 周列三(745) 夏正寅(745) 苏世沛746

刘东父(747) 彭季谐(748) 高鸿光(748) 傅葆琛(749) 张群750

二、传略751

王成桂(751) 彭德明(752) 彭芬(753) 周文富(753) 杨志农754

周惠元(754) 江椿(755) 向迪琮(755) 赵雨眠(756) 万博哉756

王久华(757) 李天洁(757) 徐智谋(757) 汪德嘉758

三、英名录758

附录761

一、重要文存761

双流县1986~1990年主要统计指标761

重大建设763

二、文献碑记杂记 旧志序跋诗文楹联奇闻逸事770

文献770

碑记775

杂记777

旧志序跋779

诗文楹联783

奇闻逸事790

三、双流县华阳县旧志简介791

双流县旧志简介791

华阳县旧志简介793

四、本志编修始末795

五、双流县地方志丛书名录798

表格索引7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