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众传播心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京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5146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传播学: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众传播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修订本前言1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1
第一节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1
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1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3
第二节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状13
一、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13
二、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实性15
三、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途径18
第三节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理论问题19
一、提高理论思维,增强分析能力20
二、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21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24
第一节 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24
一、什么是传受者心理的实质24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24
第二节 脑是传受者心理的器官27
一、脑是人的体内传播的中枢27
二、脑是传受者主体与客体相联系的中介30
第三节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32
一、“物质状态的世界”是传受者心理的终极源泉32
二、媒介世界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34
三、媒介世界对传受者社会化的影响42
第四节 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47
一、传受者心理的观念性47
二、传受者心理的主观性反映47
三、传受者心理的能动性反映54
第三章 行为主义和大众传播58
第一节 媒介环境与受众行为60
一、媒介环境对受者的影响60
二、受者的自我调节63
第二节 榜样与受众行为67
一、观察学习67
二、榜样的力量69
三、媒介对榜样的选择72
第三节 强化与受众行为76
一、强化的种类与功能76
二、强化的运用77
第四章 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80
第一节 潜意识与大众传播82
一、潜意识82
二、潜意识与传者85
第二节 集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95
一、集体无意识95
二、集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97
第三节 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103
一、人格发展阶段论103
二、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105
第五章 人本主义与大众传播111
第一节 精神文明的一个理论渊源111
一、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111
二、关于自我实现理论113
第二节 传者对参与者应以人为本115
一、传者之于参与者115
二、参与者之于传者120
第三节 传者对受者应以人为本121
一、媒介“舞台”百姓唱主角121
二、媒介内容应以人为本130
三、保护被报道者的隐私权138
四、谨防报道中“伪人本主义”误区139
第六章 认知心理学与大众传播143
第一节 受者的认知过程及其特点146
一、受者的认知过程146
二、受者的认知特点150
第二节 受者的认知图式156
一、媒介信息与受者的认知图式156
二、受者认知图式的特征159
第三节 受者认知图式的激活与构建162
一、受者认知图式的激活与构建的意义162
二、激活受者的认知图式163
三、帮助受者构建新的认知图式168
第七章 传受者的心理互动175
第一节 传受者心理互动的功能与模式175
一、传受者心理互动的功能175
二、传受者心理互动的模式及特点180
第二节 人际传播中传受者的心理互动183
一、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认知互动184
二、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互动187
第三节 传者与受者的人格互动192
一、大众传播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192
二、传者和受者的人格及其结构194
三、研究传者与受者人格互动的意义197
四、传者与受者的人格互动198
第八章 大众传播中特有的心理现象203
第一节 特有的心理现象的意义及其内涵203
一、研究特有的心理现象的意义203
二、“特有”的心理现象的内涵204
第二节 简析几例“特有”的心理现象206
一、心理感应206
二、心理真实210
三、“晕”话筒(镜头)现象213
第九章 网民的心理和行为217
第一节 网络特点和网民的心理和行为218
一、网络——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218
二、网民的心理和行为223
第二节 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233
一、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的构成233
二、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的特点240
三、几点启发245
主要参考书目248
关于附录1和附录2的说明251
附录1试论心理学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刘晓红252
附录2关于儿童媒介需要的研究——以电视、书籍、电子游戏机为例&卜卫274
热门推荐
- 1022777.html
- 2891531.html
- 956486.html
- 3550906.html
- 1037279.html
- 2087269.html
- 3835348.html
- 1284260.html
- 496814.html
- 18227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1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9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5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9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8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0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4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96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0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