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修华严经疏钞 8【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修华严经疏钞 8
  • 华严编藏会整编 著
  • 出版社: 财团法人台北市华严莲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4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8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修华严经疏钞 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三十三1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1

壹 来意1

贰 释名3

参 宗趣4

肆 释文4

(壹)唱数显同4

(贰)徵名列异4

(参)依名广释6

壹 信藏6

(壹)徵名6

(贰)释相7

壹 明信相7

贰 明信力10

参 总结信成14

(参)结名16

(肆)辨益16

贰 戒藏16

(壹)徵名16

(贰)释相16

壹 列十名16

贰 随牒释17

(壹)普饶益戒17

(贰)不受戒18

(参)不住戒20

(肆)无悔恨戒22

(伍)无违诤戒23

(陆)不恼害戒24

(柒)不杂戒25

(捌)无贪求戒26

(玖)无过失戒28

(拾)无毁犯戒29

(参)结名30

参 惭藏30

(壹)徵名30

(贰)释相30

壹 标章30

贰 别释35

(壹)释过去作恶(无惭行)35

一 自念无惭36

二 悲他亦尔36

(贰)正显惭相36

一 自念昔非36

二 决志断证36

(参)结名37

肆 愧藏37

(壹)徵名37

(贰)释相37

壹 自念无愧而修愧行38

贰 伤物无愧不觉苦集38

参 依顾世间而修愧行38

(参)结名40

伍 闻藏44

(壹)徵名44

(贰)释相44

壹 明所知之法44

(壹)标章44

(贰)牒释46

一 缘生46

(一)总显生引48

(二)以三缘生会释经文之意48

(三)释文53

二 有漏五蕴57

三 无漏五蕴(五分法身)64

四 有为71

五 无为76

(一)释总名76

(二)开合78

(三)释文80

一 总明有无80

二 别释80

(一)释虚空80

(二)释涅槃82

(三)释数缘来83

(四)释非数缘来84

(五)释缘起86

(六)释法性住94

一 总标94

二 别释其名94

(一)释真如94

(二)释法性94

(三)释住字94

(四)对拣权实96

(五)出体性98

(六)结示多闻之旨100

六 有记法100

(一)释总名100

(二)辨相100

一 指所余如前後释100

二 唯释无畏102

(一)释名102

(二)辨相104

一 一切智无畏104

二 漏尽无畏106

三 障道无畏108

四 出苦道无畏109

(三)诸门分别110

七 无记法115

(一)徵名115

一 释总名115

二 彰不答所以122

三 示十四相128

四 总会异说129

(二)辨相131

一 就我明无记131

(一)辨见所依132

(二)正释经文134

一 释有边等四句134

二 释常等四句141

三 释如来来後等四句146

四 释我及众生有无等四句150

二 就三世横论凡圣数之多少153

三 约凡圣竖论初後153

四 徵三世间所从155

五 约生死初後际畔以辨无记157

(三)结名160

贰 显多闻之意160

(参)结名161

陆 施藏161

(壹)徵名161

(贰)释相161

壹 标列十章161

贰 依章牒释161

(壹)分减施162

(贰)竭尽施163

(参)内施168

(肆)外施169

(伍)内外施170

(陆)一切施171

(柒)过去施172

一 标172

二 释172

(一)於佛法无著172

(二)於一切法无著172

三 结173

(捌)未来施173

一 标174

二 释174

(一)正显174

(二)释疑174

三 结174

(玖)现在施176

一 标176

二 释176

(一)明所舍境176

一 列诸天177

(一)欲界177

(二)色界177

二 列二乘177

(二)正明舍心180

(三)释通外难180

三 结180

(拾)究竟施182

一 标184

二 释184

(一)施境现前184

(二)正明施行184

一 正施无吝184

二 成行之由184

(三)回向众生184

三 结184

(参)结名186

柒 慧藏186

(壹)徵名186

(贰)释相186

壹 明慧藏186

(壹)如实知境186

一 句数开合187

(一)摄十为五187

(二)摄五为二188

一 凡圣差别门188

二 四谛差别门188

三 流转还灭门188

四 能所知见门188

二 总释如实知190

三 随文解释191

(一)释前七191

一 总明四谛191

二 别明四谛191

(二)释後三198

一 按文释198

二 会四谛198

三 会二释199

四 结弹古义199

(贰)如实知义201

一 徵201

二 释202

(一)约自利明知苦集202

(二)约利他彰知灭道204

(参)总结多门206

贰 释无尽义207

(参)结名208

(肆)叹益208

捌 念藏208

(壹)徵名208

(贰)释相208

壹 总标念体208

贰 所念差别209

(壹)总辨十事210

(贰)略释第五演教中十二分教211

一 释总名211

二 释相211

(一)总明211

(二)别释212

一 修多罗212

(一)辨二相212

(二)辨异名便彰三相212

一 列四名212

二 别释212

(一)正述远公释212

(二)为出所以212

1 列212

2 释212

(1)正释三相212

(2)遮破会通212

二 只夜219

三 授记220

四 伽陀221

五 尼陀那222

六 优陀那222

七 本事222

八 本生224

九 方广224

十 未曾有225

十一 譬喻226

十二 论义226

三 料拣通局226

(参)别释第十能治中一三昧种种性229

参 能念胜相230

肆 明念益相230

(参)结名231

玖 持藏231

(壹)徵名231

(贰)释相232

壹 别举文义显长时持232

贰 遍举诸法显能广持232

参 能持德量232

(参)结名232

拾 辩藏232

(壹)徵名232

(贰)释相232

壹 总举体用232

贰 显能广演232

参 长时所演233

肆 彰辩之德233

(参)结名234

(肆)叹益234

(肆)总叹十藏胜能236

壹 标叹236

贰 徵释236

参 结叹236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三十四239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239

壹 来意239

贰 释名240

参 宗趣242

肆 释文242

(壹)本会齐现243

(贰)不离而升244

(参)见佛严处245

壹 感应缘会245

贰 正显严处245

(壹)明一方严处245

壹 总显体德245

(壹)总245

(贰)别245

一 自体相245

二 因相245

三 总显殊特(座德用)245

贰 别明体用246

(壹)广前自体246

一 座体严246

二 楼阁严247

三 帐严248

四 座身严248

五 座四周严249

六 璎珞周垂严250

七 以香为严251

八 雨云为严252

九 座外四面严253

(一)杂杂庄严253

(二)光明严254

(三)宝衣敷布严254

(四)宝幢行列严254

十 音声严256

(一)音乐严256

(二)法音严256

(贰)广前殊特258

一 明获益258

(一)约位辨益258

(二)杂辨得益258

(三)约行辨益259

(四)约大用辨益260

二 申供养261

(参)广前因深265

(贰)结通十方266

(肆)迎佛兴供267

壹 将迎兴供267

贰 见佛兴供268

(壹)诸天268

壹 承力见佛268

贰 庆遇奉迎268

参 正明兴供268

(壹)衣盛供以散佛268

(贰)起心雨供严空269

(参)杂申供养270

(贰)菩萨271

壹 行成依报供271

(壹)多因成多果供271

(贰)一因成一果供272

(参)一因成多果供272

贰 身出正报供274

(伍)睹佛胜德275

壹 明睹佛身云胜德275

(壹)睹佛胜德275

壹 总观如来275

贰 别观德相286

(壹)明不二现行(观察如来一向无障转功德)286

一 广显利乐明离所知不同二乘291

二 结成所住彰离烦恼不同凡夫291

(贰)明趣无相法(观察如来於有无无二相真如最胜清净能入功德)293

一 明自入296

二 辨令他入296

(参)明住於佛住(观察如来无功用佛事不休息功德)296

(肆)明逮得一切佛平等性(观察如来於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事无差别功德)300

一 明所依无差别301

二 明意乐无差别301

三 明作业无差别302

(伍)明到无障处(观察如来修一切障对治功德)303

(陆)明不可转法(观察如来降伏一切外道功德)304

(柒)明所行无碍(观察如来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306

(捌)明其所安立不可思议(观察如来安立正法功德)308

一 约所诠以辨深广309

二 约能诠教以明安立309

(玖)明游於三世平等法性(观察如来授记功德)310

拾 明其身流布世间(观察如来於一切世界示现受用变化身功德)311

一 通辨二身312

二 总显现相312

(拾壹)明於一切法智无疑滞(观察如来断疑功德)312

一 自断疑314

二 断他疑314

(拾贰)明於一切行成就大觉(观察如来令入种种行功德)316

一 说法令入318

二 现身令入318

(拾参)明於诸法智无有疑惑(观察如来当来法生妙智功德)318

(拾肆)明凡所现身不可分别(观察如来如其胜解示现功德)320

(拾伍)明一切菩萨等所求智(观察如来无量所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323

(拾陆)明得佛无二住胜彼岸(观察如来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326

(拾柒)明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观察如来随其胜解示现差别佛土功德)328

一 明变化身土不杂332

二 明受用身土不杂333

(拾捌)明证无中边佛平等地(观察如来三种佛身方处无分限功德)335

一 别显四智十身338

二 总结因果338

(拾玖)明极於法界(观察如来穷生死际常现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功德)341

一 常利乐342

二 广利乐342

(贰拾)明尽虚空性穷未来际(观察如来无尽等功德及究竟功德)344

一 横论无尽正明尽虚空性348

二 双约横竖以显无尽兼明穷未来际349

参 结成观解351

(壹)总明能观352

(贰)就所观德以辨能观352

(贰)见佛光用356

贰 明现胜德之意358

(壹)牒前现德358

(贰)正明现意358

壹 下益众生358

(壹)彰现益358

(贰)辨现因362

贰 上弘佛道362

(壹)别彰所为362

(贰)举因结叹365

(陆)天王请佛居殿365

(柒)如来受请366

壹 受请入殿366

(壹)明此界366

(贰)辨结通366

贰 入已现严366

(捌)天王获益368

(玖)承力偈赞368

壹 此处偈赞368

(壹)说偈所依368

(贰)正陈偈赞369

贰 结通十方370

(拾)如来就座370

壹 就座370

贰 显德370

参 众集370

肆 现严370

(壹)此界370

(贰)结通371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372

壹 来意372

贰 释名372

参 宗趣372

肆 释文373

(壹)集众373

壹 集因373

贰 集众373

(壹)此会373

壹 总举上首373

贰 明眷属数373

参 来处远近374

肆 主菩萨名374

伍 所从来刹376

陆 本所事佛378

柒 至已修敬379

捌 善住威仪380

玖 放光利物380

拾 略赞胜德381

(贰)结通382

(贰)放光383

壹 放光处383

贰 放光数383

参 光照分齐383

肆 光所作业383

(壹)彼此相见383

(贰)释见所由383

壹 宿因同行383

贰 现德圆满383

(参)结德所属384

(参)偈赞388

壹 东方金刚幢菩萨388

(壹)说偈仪388

(贰)正颂叹佛寂用无碍德391

壹 八颂赞佛胜德391

(壹)寂而常用391

一 无生灭而示生来391

二 非色声而现色声392

三 无来去而示来去393

(贰)用而常寂393

(参)无碍自在393

贰 二颂结劝修行394

贰 南方坚固幢菩萨394

(壹)说偈仪394

(贰)正颂多明如来为物所依德394

壹 三颂赞佛胜德394

贰 七颂举修有益395

(壹)指德劝依395

(贰)示能入者395

(参)正劝进修396

参 西方勇猛幢菩萨400

(壹)说偈仪400

(贰)正颂总显如来见闻弘益德400

壹 六颂明感应道交见佛闻法400

(壹)见佛400

(贰)闻法402

贰 四颂令舍伪求真拂见闻相403

肆 北方光明幢菩萨404

(壹)说偈仪404

(贰)正颂多显如来(体化用周普德)404

壹 一偈颂化用广亦明化处404

贰 七偈颂化用深亦明化依405

(壹)双明能所依405

(贰)拂能化心406

(参)拂所依体406

(肆)双融自在407

一 依假非化以遣化义释407

二 依不碍化义重释(以化遣於非化)407

参 二偈双结释412

伍 东北方智幢菩萨413

(壹)说偈仪413

(贰)正颂多叹如来应现出生无尽无碍德413

壹 一颂标章劝信413

贰 九颂所信胜德414

(壹)总414

(贰)别414

一 明无尽414

二 明无碍415

(一)一异无碍亦是本末无碍415

(二)延促无碍415

(三)性相无碍415

陆 东南方宝幢菩萨415

(壹)说偈仪415

(贰)正颂多显平等超世德416

壹 五颂总显难思416

贰 五颂迥超时数而现时数417

柒 西南方精进幢菩萨422

(壹)说偈仪422

(贰)正颂观如来真应皆同故能平等随顺众生422

壹 一颂总标422

贰 九颂别释426

(壹)正释426

(贰)转释428

捌 西北方离垢幢菩萨429

(壹)说偈仪429

(贰)正颂多叹如来净德430

壹 六颂净他430

(壹)总明430

(贰)别释431

贰 四颂自净432

(壹)已净差别之用432

(贰)内净三德432

玖 下方星宿幢菩萨433

(壹)说偈仪433

(贰)正颂显佛遍应法界之身不离法性433

壹 三颂总显即体之应433

贰 六颂别释体应自在435

(壹)顺释435

(贰)反释435

参 一颂拂去自在之迹436

拾 上方法幢菩萨436

(壹)说偈仪436

(贰)正颂双显佛法难闻437

壹 四颂赞佛劝人闻见437

(壹)正令甘苦近佛437

(贰)释其所以437

贰 六颂赞法劝物闻求438

(壹)由闻实法能成行法438

(贰)由闻理智成於果法438

(参)以感应释成438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三十五441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441

壹 来意441

贰 释名441

参 宗趣448

肆 释文448

(壹)三昧分448

(贰)加分449

壹 总显能加449

(壹)明佛现449

(贰)明赞善450

贰 辨加所为452

(壹)别明所为452

壹 标所成452

贰 明所作454

(贰)总结所属455

参 正显加相456

(壹)语业劝说以增辩456

(贰)意业冥加以益智460

壹 正明加相460

贰 释遍加所以463

(参)身业摩顶以增威463

(参)起分463

(肆)本分464

壹 总显体相464

贰 别示名相467

(壹)举名徵数467

(贰)标数显胜467

(参)徵数列名467

壹 释名468

贰 显义相471

(壹)别471

一 前七随事行471

二 後三称理行471

(贰)通472

一 总标有三472

二 明成三之因472

三 立三所以472

(一)取三类472

(二)通约所成472

四 融通三相475

五 结成融通476

参 体性482

肆 定位482

(壹)约五位释484

一 属资粮485

二 属加行486

(贰)略指前文487

(参)约教料拣488

一 始教488

二 终教488

三 顿教488

四 圆教488

伍 行法差别488

(肆)结数引证490

(伍)说分490

壹 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490

(壹)长行(位行)490

壹 牒名徵起490

贰 依徵广释492

(壹)所回善根492

(贰)正明回向493

一 明随相回向493

(一)总明493

(二)别显493

一 利乐救护493

二 受恼救护496

(一)明受恼之相496

一 法496

二 喻497

(一)大海不变喻497

(二)日轮普照喻498

1 喻498

2 合498

3 徵释500

(二)明回向之相502

一 辨回向之心502

(一)缘境广大上等佛心502

(二)悲成利乐下救物心502

二 正辨回向之愿503

(一)愿众生令成法器503

(二)令得法圆满504

三 代苦救护506

(一)总明代苦回向506

一 明先救重苦506

二 念遍救诸苦506

(二)别明代苦回向之心510

一 明代苦之心510

(一)明一向普救无自为心510

(二)众苦备受无懈怠心510

(三)决志保护无虚妄心518

二 明回向之心520

(一)念令彼得乐520

(二)念身为保护520

(三)总结成益522

四 回拔救护522

(一)喻522

一 独照喻522

二 成益喻522

(二)合522

一 先合独照522

二 合前成益523

二 明离相回向524

(一)以忘机之智导前大悲令成无缘524

(二)正明大智离众生相谓向实际527

一 正明离相527

(一)会前回向众生明入实际527

一 广明离善根回向之相527

(一)离所取相527

(二)离能取想531

(三)离能诠名542

(四)显如如理542

二 双结二相544

(二)会前回向菩提明入实际546

一 结前生後546

二 法喻释成547

三 结成回向549

二 总结成益550

参 依释结名550

(贰)偈颂550

壹 叙仪意550

贰 正陈偈辞551

(壹)八偈半颂所回善根551

一 颂四等551

二 明六度552

(贰)十九偈半颂回向行552

一 颂随相552

(一)颂利乐回向552

(二)颂代苦回向552

二 颂离相554

(一)颂正明离相554

(二)颂前成益554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三十六557

贰 不坏回向557

(壹)长行557

壹 位行557

(壹)牒名徵起557

(贰)依徵广释558

一 举所回善根558

(一)明起不坏信558

(二)依信种善根559

一 种善根559

二 长菩萨道559

二 明回向行562

(一)将善根回向562

(二)将胜报回向563

一 所回善根563

(一)结前生後563

(二)正明供佛善根564

一 总标564

二 广显564

(一)广列供事564

(二)明供佛567

(三)明供意567

(四)结供分齐568

二 显回向行568

(一)明回向之心568

一 不离大悲568

二 离妄契真568

三 结前生後568

(二)明回向之相569

一 离相569

二 随相570

(三)回向行成570

一 随相行成570

二 离相行成572

三 双结二行无碍以成回向576

三 明回向所为577

(参)依释结名578

贰 位果578

(贰)偈颂579

壹 二偈颂所回向善根及第一节回向579

贰 十八偈颂所成供行复将回向580

(壹)颂所回善根580

(贰)颂回向之行580

一 颂回向之心580

二 颂回向之相581

三 颂回向行成581

参 五偈颂回向所为582

参 等一切佛回向582

(壹)长行582

壹 位行582

(壹)牒名徵起(标名)582

(贰)依徵广释584

一 总标举584

二 广释584

(一)显回向584

一 等随相584

(一)明对境善根以将回向584

一 所回善根584

二 正显回向585

(一)回向诸佛585

(二)回向菩萨588

(三)回向有善众生591

(四)回向二乘592

(五)回向有恶众生592

(二)总摄万善以将回向594

一 总显其相594

二 历事别陈598

(一)显增长回向598

1 别明598

(1)随染无污回向598

(2)动与道合回向600

(3)总显回向之相601

2 总结602

(二)显积集回向603

1 别明603

(1)明微细积集603

1 明所积善根603

2 明回向行603

(2)辨长时积集604

2 总结604

二 等佛离相回向606

(一)等过去606

一 举所等606

(一)标随相即有离相606

(二)别显离相之相606

1 离妄契止606

2 释前不著606

(三)结其无碍606

二 显能等610

(一)牒所等总显能等610

(二)别显等相610

(二)等现未610

(二)明回向成益612

(参)依释结名612

贰 位果612

(贰)偈颂614

壹 二十一颂颂位行614

(壹)总标释名614

(贰)上广释614

一 颂正明回向614

(一)颂对境所生善根回向614

一 颂所回善根兼回向佛乐614

二 颂回向众生令得佛安乐614

(二)颂总摄万善回向615

一 颂增长回向615

二 颂积集回向616

三 却颂上对境善根回向菩萨616

二 颂总结成益617

贰 二颂颂位果617

参 一颂结叹617

肆 至一切处回向618

(壹)长行618

壹 位行618

(壹)牒名徵起618

(贰)依徵广释620

一 回向众生菩提620

(一)略明620

(二)广明622

一 约十方佛明其遍至622

(一)总明供处622

(二)别明供养623

一 供现在佛623

二 供住持佛624

(三)通显回向之心626

二 约常住佛明其遍至627

(一)以善根回向供佛627

一 明所供境627

二 显能供行629

(一)结前生後629

(二)所成供具629

1 以香为盖等二十事629

2 以华鬘等九例於前香各具二十630

3 随彼盖幢等中总相皆有楯等九事630

(三)结成供行630

(二)以供佛善根回向众生633

(三)总愿善根普摄回向634

二 回向实际636

(一)总标636

(二)别显638

一 正显观心638

(一)会事归理(约观心名会用归寂)638

(二)理不碍事(约观心则寂不碍用)639

(三)事理双绝(约观心则止观两亡)641

(四)事理无碍(约观心则寂然双流)642

二 观成之相644

三 观成之益652

三 结叹成益652

(参)依释结名654

贰 位果654

(贰)偈颂655

壹 七偈颂回向众生及菩提655

贰 三偈半颂回向实际656

参 半偈颂成益656

伍 无尽功德藏回向656

(壹)长行656

壹 明位行656

(壹)牒名徵起656

(贰)依徵广释657

一 明所回向善根657

(一)明开合658

(二)释文662

一 释忏悔662

二 释礼敬666

三 释劝请668

四 释随喜670

(三)料拣674

二 明回向行676

(一)结前善根676

(二)正明回向677

一 回向菩提677

(一)明随相677

一 正起行愿677

(一)回向净土677

1 明众宝庄严677

(1)总标所成677

(2)别显严相680

1 举三世土严680

(1)别明680

(一)举过去土严680

总明680

别显681

①辨因圆满681

②事业圆满688

(二)举未来土严690

总标690

别显690

①分量圆满690

②果圆满691

③依持圆满692

④明主圆满694

⑤辅翼圆满696

(1)总显兼眷属圆满696

(2)别显胜德兼三圆满696

1.释方所圆满698

2.释门圆满700

3.辨摄益圆满700

(三)举现在土严702

总标702

别显有形色显色住处三圆满702

(2)总结三世严具及土706

2 愿成彼严709

2 明人宝庄严710

(1)总愿所成710

(2)别显愿相710

1 愿德高710

(1)正显德710

(一)总明体实智圆710

(二)别显710

明智圆(路圆满)710

明体实711

(2)结德严土711

2 愿业广713

(1)事业圆满713

(2)乘圆满713

(3)无畏圆满713

(4)任持圆满714

(3)结以严刹716

(二)总摄回向719

二 结行成益720

(二)离相回向(向实际)720

一 明见实智冥实际720

二 彰其离妄德合实际721

二 回向众生724

三 结行成德726

(一)成无尽善根德726

(二)成二空智慧德726

(三)成境界清净德726

(四)成福智无尽德727

(五)成福智超胜德727

(参)依释结名732

贰 位果732

(贰)偈颂734

壹 一偈颂所回善根735

贰 二十四偈双颂前回向善根及结行成益735

(壹)颂二段随相735

(贰)颂二段离相737

热门推荐